元首,殖民地,表示,最高,大炮

提問: 為什么用21發禮炮迎接外國首腦? 問題補充: 医师解答: 禮炮在國家慶祝大典上可增添一種隆重的氣氛。 鳴放禮炮起源于英國。17至18世紀,英國已成為當時頭號殖民帝國,世界上幾乎每塊大陸都有它的殖民地。英國軍艦駛過外國炮臺或駛人外國港口時,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向他們鳴炮致禮,以示對英國的尊重和臣服。作為回禮,英艦一般鳴炮7響。但是,英國殖民主義者認為弱國與強國、殖民地與宗主國不能平起平坐,英艦鳴一聲禮炮,別國應報3聲。這樣三七二十一聲,禮炮的習俗就誕生了。不過,后來隨著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走下坡路,英國軍艦也開始改為鳴21響禮炮,以示平等。 舉行盛大慶典鳴放禮炮的規格各國不盡相同。美國國慶日鳴放50響,表示每州鳴一聲。在迎賓儀式中鳴放禮炮,最高規格是21響,一般為國家元首鳴放;其次19響,為政府首腦鳴放。 開國大典的禮炮和第一面國旗 鳴放禮炮的由來 鳴放禮炮起源于英國。據說400多年前英國海軍用的是火炮。當戰艦進入友好國家的港口之前,或在公海上與友好國家的艦船相遇時,為了表示沒有敵意,便把船上大炮內的炮彈統統放掉,對方的海岸炮艦船也同樣做以表示回報。這種做法以后就逐漸成為互致敬意的一種禮儀。由于當時最大的戰艦裝有大炮21門,所以鳴炮21響就成了一種最高禮節。 鳴放次數與戰艦級別相當。21響為最高,以下次數為19、17、15、13響。據說當時認為雙數不吉利,因此,艦炮都是單數,現在也有鳴雙數的。 21響全都鳴放是國家元首享有的禮遇,1875年美國對總統和國旗首次正式采用這一禮儀。 以鳴放禮炮作為國際禮節,我國是從1961年6月正式開始的,當時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第二次來我國訪問。我國曾多年停止鳴放禮炮。我國政府決定,自1984年3月起,為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舉行歡迎儀式恢復鳴放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zi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